兴化市第一中学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
兴化市第一中学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
2011年3月——2014年2月
一、引导思想。
21世纪是以科技和人力资源为社会发展核心要素的世纪。这个时代,经济的发展有赖于科技的突破和人才的涌现,科技的进步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靠教育,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又有赖于教师素质和水平的提高。因此,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。新一轮课程改革展开后,又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教师学习理论常识的高潮,国家教育部最近又制定了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。为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,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,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,切实提高教学质量,为确保学校“十二五”期间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实现,建立一支能适应需求、面向未来的教师队伍,把学校建设成教育人才的高地,为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,进一步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和办学水平,特制定并实施本规划。
二、工作目标。
通过本规划的实施,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用现代教育思想或理念,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,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,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,建成一支有强烈的敬业精神、良好的职业道德、精湛的业务水平、健康的心理素质、广泛的求知能力、积极的创新意识、和谐的人际关系、持久的合作理念、能适应需求、面向未来的“专业型”、“学者型”的教师群体。
三、工作策略。
1.实施对象:我校学科专任教师
2.具体方式:理论学习、集中讲述、课堂研讨、案例分析、自我反思、结对互助、经验交流、学科论坛等
3.主要途径:以校本教研为主要载体,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、教师的互助合作和专家的专业引领等来实现。
四、主要工作。
1、学习理论,主动积累。
认真参加教研活动,每学期研读1-2本教学著作,及时了解新的教育教学理念,做好相关学习笔记;参加和谐杯教学竞赛活动,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;确立一个与学校主课题相关的子课题进行研究并撰写相关论文(每学期至少1篇)。
2、制订计划,自我规划。
每位教师根据所教学科和自身实际确定研究目标,教师根据自己发展目标和研究课题,制订详细“实施计划”,按照规划努力进行自我培训和科学研究。校教科室对各研究课题进行辅导。
3、师徒结对,同伴互助。
根据学校青年教师实际,聘请有关专家及校骨干教师担任辅导老师,在班主任工作、课堂教学、课题研究、论文撰写等方面给予引导、帮助,让新教师尽快地站稳讲台,进入角色。同时,发挥教师集体智慧,在集体备课、教学观摩、小组交流中相互启发,取长补短,共同提高。
4、搭建平台,展示风采。
学校制订相应措施,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评优课、教学竞赛,使他们能脱颖而出,成为骨干力量。
5、骨干辐射,突出重点。
发挥学校教学骨干的作用,让骨干教师、教研组长轮流开设校本培训的专题讲座,请他们结合教学的热点问题及学科前沿常识、教育教学理论、教学方法等举办讲座,尤其要把“案例教学”作为培训的重点,以弥补教师直接教学经验的不足,为理论提供实践支撑。
6、专家引领,传经送宝。
每学年聘请一到两次专家学者到学校作专题报告,把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理念先容到我校,开阔教师眼界。
7、外送培训,开拓渠道。
主要的渠道有:①鼓励、支撑教师参加省、市、县进修培训;②精于思考,勤于笔耕。规定每位教师每学年撰写一篇论文,组织一次教学论文评比活动,对论文发表或科研成果获奖的教师,给予奖励,并把教师的论文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指标。与兄弟学校加强联系,互通信息,互派人员学习、交流。
五、保障系统。
1、组织管理。
把本项活动列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中,并认真做好安排。成立由校长挂帅,副校长具体分管,校长室、教导处、教科室、总务处、团队、工会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,并聘请县教育局的领导、专家担任顾问。领导小组负责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划、实施、管理、考评等工作。
2、制度管理。
①健全档案管理。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(内容包括:根据学校培训计划撰写的个人学期培训计划、总结,参加学校集中组织的自培活动情况记录,自学笔记,听课笔记,教学随笔,上公开课的教案,教学点评,案例反思,个人课题研究情况,自制教具及教学App,发表或获奖论文等),做好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资料积累。
②健全激励机制。评估和考核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。因此,要制订相关的评估考核细则,及时记录分析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的现象和事件,重视过程性的评价。健全激励机制,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与考绩、晋升、评优、评先等挂钩,以此促进工作的深入开展。
3、资源管理。
①资金保证。学校要多渠道筹措经费,在软、硬件加大投入的力度,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环境。
②师资保证。既要挖掘校本资源,充分发挥本校名师、骨干教师的传、帮、带作用,又要面向校外,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引领,从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人力基础。
兴化市第一中学
2011年3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