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文教学心得——高考文言文答题策略
现在的中学生学习语文流传有“三怕”:一怕文言文,二怕写作文,三怕周树人。文言文被排在首位。可高考命题者却似乎故意为难他们,一直把文言文当成是高考中的重头戏。当然,文言文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,是传统学问的集中荟萃,它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轨迹,昭示着传统学问的底蕴,散发着人文精神的芳香。惟其如此,在历年的高考应试中,它才倍受青睐。想既快又准地解答这类题目,除了熟练掌握相关的常识,注重常识的迁移外,更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。
一、利用题面,整体感知
文言文中最后一道选择题多是推断与想像题,因为这个题是对文章内容做出一个提示,就是理解和分析。为大家把握人物形象或者文章的中心提供一个参考。使大家能够更快的进入文本,这个题选项通常是三对一错,四个选项里,依照原文的行文先后顺序,对文章文已进行概括转述和分析,如果一上来就错误,这就太简单了,是大部分正确,可能只有一个词语,或者一两处甚至一处的错误。
正因为这种题四个选项是按照行文的顺序逐层转述,而且内容大部分正确,所以把四个选项当做理解这篇文章的一个拐杖。这时,大家对文言文就有一个六七分理解了。在这个基础上,再通读全文。
二、提要概括,理清思路
文言阅读的关键是“读懂”,读懂的关键在提要概括,理清思路。
一般来讲,高考文言文以人物传记为主要考查内容。对人物传记,大家应该弄清两个基本问题:①这篇文言文写了什么人,他生活在什么朝代,他有些什么行为举止(如他到了哪几个地方,做了什么官,做了什么事),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,这些人与主要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;②通过这些行为举止反映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格,他做的事情有什么意义,编辑对这个人物做何评价。这两个问题,一个是分层,一个是把握人物性格。因为文章当中,时间词、地点词、表示官职升降的词都很明显,根据这些信息,考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就能化整为零。
三、抓住题型,有的放矢
文言文的难度仍然界定在“浅易文言文”,选择题主要包括实词、虚词、信息筛选、推断与想像四个方面,实际考试时只是选择其中的三道,共9分。
判定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注意以下几点:①文意推断。在文言文中,依据语境,结合上下文推断词语含义是最常见的方法。②语法推断。理解文言文,要善于从词性和前后词语意义的搭配上来推断词语含义。③结构推断。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,讲求对应,大家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推断词义④联想推断。文言阅读中经常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,这时就需要想一想平常所学文章中有没有关于这个词语的用法,相互比照,辨别异同,然后确立这个词语的真正意思。
翻译文段或句子,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,然后结合上下文,联系语境,注意以文解文,以理解文,以事解文。翻译应尽量直译,做到“留、补、删、换、调”,保留名词术语(含人名、年号),增补省略内容,删除无意义虚词,倒装句式要变成正常句式,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要翻译出来,翻译的内容要力求准确,通顺,合理。
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,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答题方法,而又能努力付诸于行动的话,那么,学生心中的文言文将不再是佶屈聱牙的“天书”,而将是一曲有着浓郁古典文学气息的天籁之音。
- 上一篇:地 理 图 象 导 学 法 初 探
- 下一篇:高中英语快速阅读的技能和技巧